片名:《魔笛》The Magic Flute
音樂: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
導演:肯尼斯布萊納 Kenneth Branagh
演員: Lyubov Petrova、Rene Pape、Joseph Kaiser、Amy Carson、Ben Davis、Tom Randle
指揮:詹姆斯康隆 James Conlon
演奏:歐洲室內管弦樂團
 
這是個魔幻的夜晚,在回程的公車上我不住地想。
 
 
要將歌劇轉換成影像並不是很討好的工作,因為音樂已經為聽眾帶來無限想像空間,若是畫面情節安排不夠動人,那片子就虛了。 幾年前曾改編成電影的《悲慘世界 Les Misérables 》便是一例,抽掉音樂元素,再加上劇情鋪陳失當,該片就如失去靈魂般毫無魅力。

 
如何在藝術與商業取得平衡,這是我最大的好奇點。 還好《魔笛》對音樂有著堅持,邀請實力派歌劇名伶要角演出,原汁原味,幾首高音或詠嘆或述情,讓人回味不已。 情節的安排亦相當巧妙,比如原本聽到魔琴音樂,惡質軍官長及嘍囉們和動物手牽手一同跳舞到森林深處,電影改成讓他們隨著音樂如同木偶般舞動,最後一個接一個從高塔上躍下,明明背景音樂是可愛的咕咕鐘,壞人們卻有著身不由己的自殺舉動,意外的趣點。


還有一場讓我印象深刻的情景,薩拉斯卓站在英雄碑前詠唱冀望和平,背後碑文列出所有犧牲者的姓名與享年,不論是何人種,皆在18、19歲逝去。 望著那密密麻麻的文字,代表一個個年輕的生命隕歿,當下看很是憾痛,就不知道導演這樣安排,是否暗諷現世進行中,那無意義的美伊戰爭?
 

除了對音樂與劇情表現的堅持,影像畫面更是大大加分,中段眾人前往親友墳前上香的場景,大片白色墓碑對照著遠方硝煙未散的戰地,究竟平靜何時能再度降臨? 結尾群眾歡欣歌唱,原本荒蕪黑暗的大地,自遠處漸漸冒出綠意,最後叢聚成整片生意昂然的無邊草原,畫面由黑暗轉光明,不正是最直接的表現和平再度來到身邊?!

 
這樣的簡潔象徵手法片中出現不少次,像開場夜后希望塔米諾拯救她女兒,並對抗萬惡的薩拉斯卓,鏡頭側寫她張嘴高唱,遠方有數部坦克往前頭駛進,從觀眾方看來,那部部坦克彷彿從夜后口中吐出,對照夜后之後的表現,不難明白導演為何如此安排。 其中我很喜歡的一個畫面,正好也是電影宣傳常用的場景照,滿腦子想戀愛的補鳥人,見到巨大紅唇出現在眼前,忍不住飛奔撲去,靜止的紅唇和激動的補鳥人,構成一幅絕妙景色。

 
雖然長約120分,實際觀賞不覺漫長,即便是所謂的藝術電影,依舊有引人入勝的地方,我很慶幸有機會觀看這部電影。

 
 
《魔笛》2/6春節檔上映,過年期間除了吃吃喝喝休養生息,有空去電影院觀賞這部難得的魔幻歌劇片吧!!
 



 
 
* 感謝聯影公關Natacha邀請
 
* 莫札特所要傳達的意念是理想卻又很難實現:有愛就能克服一切;要寬恕你的敵人,和平才能真正地降臨。
 
* 好幾個橋段忍不住聯想到碧奴,真是逆轉中毒太深 XDDD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rol卡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