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名:《十二怒漢:大審叛》12
導演:尼基塔米亥可夫(Nikita Mikhailkov)
編劇:尼基塔米亥可夫(Nikita Mikhailkov)
演員:瑟吉麥可維斯基Sergei Garmash Aleksei PetrenkoYuri Stoyanov
國別:俄國
 
 
一直把片名記得亂七八糟,不是打成『審判』,就是讀成『背叛』,和友人開演前還小談過這個選字問題,而觀賞完後,大概能夠了解片商選擇這個中文片名的用意: 既是判決結果有反轉的契機,也談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不信。

 
網評論道這是影展悶片,害我開演前著實擔心了一會,先是跑趟廁所,又捧了爆米花入場(戲院工作人員一直勸我片子很長,最好墊個肚子)。 坐在第一排腳可以隨意伸展,我輕鬆地啃著糖漿爆米花,好似在家看DVD般整個癱… 是觀影心態改變使然? 我一點都不覺得這部電影有影展片的沉悶,反倒因為其中幾句台詞笑到差點爆米花灑滿地,也曾為了情節緊張到死盯著螢幕不敢恍神。
 

會下這個【密室殺人】的標題,起因來自戲中某角的想法,大意是:我們幾個人在這個房間做出最後判定,但這個決策包含著一條人命(喔,有押韻)。 12名陪審團關在體育館中,針對車臣男孩可能謀殺其俄羅斯繼父一案討論,如果不是有人持異議,這名男孩100%要終生囚禁監牢中。

 
我對於陪審團制度不甚了解,到底本片呈現是合乎一般程序,抑或是舊蘇聯體制? 畢竟一群人(大多為非專業人士)根據猜測來推論結果,無論正確與否,頂多只能算是紙上談兵?! 這樣就可以探索真相,判定有罪或無辜? 我很懷疑,也不能接受。
 

命案雖是討論重點,但案件所引發眾陪審團的討論內容,其實就是舊蘇聯的社會議題縮影。 計程車司機說:「我是土生土長的莫斯科人,但現在在莫斯科,我覺得自己像個外人!」 都市更新腳步太快,讓這位傳統守舊的大叔適應不良,莫怪乎他總是咄咄逼人,不這樣硬撐就會洩露了他內心的軟弱害怕。 於是他攻擊所有非正統俄羅斯人: 車臣是雜種,高加索人花錢買學位,猶太民族不管怎樣都是謊言連連… 不這樣貶低嘲諷他人,這位忿忿大叔找不到自己的價值與定位,深怕有一天被這票新勢力淘汰。

 
除了計程車司機,其他還有醫生、演員、電視台主管、大公司老闆、墓地工作者等等,來自各種行業的陪審員,眾人之間辯論對談,間或穿插本身過往經歷,到最後已分不清是討論案情,還是人生寫影。 不過,我老覺得大多數人都壓抑太久,所以一有機會便忍不住又演又唱,讓其他人當自己專屬觀眾講到爽。
 

老實說,這12名陪審員如果沒有一定的演出功力,一定會失重,還好,整體比重抗衡恰到好處,現在某幾位演員表情還歷歷在目。
 

片子長(超過兩小時),提到的東西也很繁雜,再寫下去會沒完沒了,就以兩個疑問做結尾 -
 
1.      不斷出現的小狗叼斷掌的畫面,意味為何?
 
2.      最後拿照片的那位仁兄,從片頭就不斷瞄著架上某處,是為了表現『神也在一旁陪審』,所以支撐他堅持異議到最後嗎?
 


 
 
 
* 其實片名可以用『逆轉裁判』(喂)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rol卡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