潛在徵信社.jpg 

書名:《潛在徵信社》

作者:謝曉昀

出版社:九歌

出版日期:2007827

 

 

本書閱讀體驗感覺複雜,幾段抒發覺得頗有見解,但有更多劇情安排讓我不住皺眉,最終闔上書本竟是鬆了好大一口氣~~~

 

 

 

兩百多頁的小說其實很薄,箇中消化過程卻十分漫長痛苦。 與本書類似的寫作方式並不陌生- 時空交錯、匿名人物、虛實事件穿插…… 篇幅既然不長,基本上應該不難服用,然,由於個人無法認同作者某些想法,每過一陣子那些難以接受的概念又會經由角色口中跑出來,嚴重影響閱讀情緒,會很想先抓住書中人物掄幾回牆後,才能冷靜下來聽他們繼續哀怨。

 

 

 

我覺得本書將『獨子=絕對孤獨』放得太大,顯得誇張。 雖然自己不是獨子,不夠理解沒有手足的孤單感,但事態真有這麼嚴重嗎? 父母過度保護、家庭不和、習慣自我封閉等等都可能加深日後的孤獨程度,可每個人對於孤單的接受度亦不相同,其實應該算個案經驗,用上絕對的等號說服力很差。 所以,如果僅僅只有其中一個角色因此困擾倒無所謂,書中接二連三出現其他人物分享體驗,拍胸脯見證獨子必定比一般人要孤單痛苦好幾倍,我很難接受這樣的理論。

 

 

而且,看了那麼多社會新聞,有些手足不要也罷,孤獨一輩子也甘願。

 

 

還有一點,我承認這是相當個人的觀感,先說明以免造成誤解。 方女士(不知道為什麼報紙用了這稱號害我一直偷笑)最終能力開啟關鍵在於多情的前夫,甚至在他們認識之前,方女士早已知道日後會是痛苦重重,而這些痛楚卻能激出她所有能力,所以她偏向虎山行…… 嗯,我可以說這根本是自虐嗎? 而且是很歡喜自虐的那種。 真的,我邊讀方女士自白述說整個過程,腦裡對應的辭彙都是自虐自虐自虐。

 

 

換個角度想,大概因為她太能享受苦痛,才有辦法引出那股神奇的解讀力量,其他常人當然無法辦到。 不過,還是自虐。

 

 

 

此外,作者相當用心地藉由文字抒發情緒與營造氣氛,有些段落寫得優美,但我偏好真實感之傳達,內心想法鋪陳怎麼哲學文藝愁雲慘霧我不介意,畢竟為個人意見之衍生;一旦扯到角色對話,我很堅持不同人物就應該呈現對應他們設定的語態。 不過本書中各角色講話都好有內涵,我很難想像國中生,以及剛面臨喪子之痛的母親,竟能平靜地說出一大段日常對話不會出現、哲理味濃厚的言語;更遑論所有人物,無論男女,對我來說他們講話語態都是一個樣,幾無差別。

 

 

 

所以,整本書其實就是作者自身的顯影吧?! 每個角色都是她,故,每個人講話、想法都像她。 莫怪乎我讀到後來無法融入,如果從一開始便無法認同她的理念,整本小說又處處看得到她,我會產生上述種種不順感也算正常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rol卡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