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響人生.jpg 

片名:《交響人生》 Le Concert

導演/編劇:Radu Mihaileanu

演員:Aleksey GuskovDmitri NazarovMélanie LaurentMiou-Miou

語言:法、俄

 

 

觀賞《交響人生》有兩點必須克服,首先是其中的俄語台詞,音調聽起來非常生硬,有時候甚至給人很吵的感覺。 不知道是否為後製配音,多少影響到觀影過程,必須要努力無視這層困擾才好融入情節。

 

 

 

另一點則是劇情對俄國/共產主義的大量諷刺,如果能夠放寬心,什麼都別想來觀賞本片,很多橋段不但戲謔十足,也反映了組織體制特有的迂腐概念。 只不過有些段落似乎玩笑開過了頭,或許會有觀眾覺得不舒服,畢竟好笑和難以下嚥其實只有一線之距。  但,機場實地製作護照實在太驚人了! 許多專制國家人民特有的「生存方法」對我而言只能說是驚嘆。 XD 樂團一到巴黎立馬四散各自尋找錢源生機,整個過程根本就是大鬧法國,很難想像狀態等於一團散沙的團員要怎麼站上舞台共同演奏。

 

 

 

事實上,《交響人生》是部頗趕的電影,很多笑點新橋段不斷冒出來,觀眾也跟著這批人跌跌撞撞跑來跑去。 此外,再怎麼能力高強,臨時成團的雜牌軍完全沒有彩排過,直接拼首場表演未免太險。 不過,戲劇通常很愛玩這類逆轉梗,譬如完全不受期待,竟然最後做出令人驚艷的精彩演出,既然從俄國就已經搞亂所有人的步調,接下來再發生什麼突發狀況也不會太驚訝。

 

 

 

至於埋在所有笑點背後,應該是最重心的感情主線,因為埋得太好,等到它上場表現的時候,反而因前面鋪陳不足,造成沒有足夠力道撐起這部戲的主軸。 雖說女孩小提琴音一出現,就勾起所有人回憶的作法還蠻有感染力的,可惜這個部分實在著墨太少,反被大量嘲諷段落淹沒。

 

 

 

我幾乎是以輕鬆看喜劇的態度看完大部分內容,本來只覺普通,沒想到最終樂團演出的場景,帶給我超乎想像的感動;等到發現的時候,已滿臉淚水。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透過劇院音響,搭配演員激昂情緒及過往回憶,牽動我所有感官情緒。 直到這一刻,我才真正感受到這部電影所傳達的意念,那份對音樂/生命的熱愛、渴望,經由表演者的手,大量地釋放出來。

 

 

 

很難精確形容對本片的感覺,大半內容走諷刺搞笑路線,主線卻隱而不顯,部分安排稍嫌誇張過度,但最後十分鐘的劇場演出實在太震撼,這是我對全片最感意外的地方。

 

 

 

 

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rol卡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