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:《提姆‧波頓悲慘故事集:牡蠣男孩憂鬱之死》
The Melancholy Death of Oyster Boy and Other Stories
作者:提姆‧波頓 Tim‧Burton
出版社:時報
出版日期:2009年7月9日
我不知道要怎麼分類這本書/繪本,簡單一幅圖,搭配幾行簡短小詩,構圖簡潔至極,但引發的讀者情緒卻相當複雜,可愛、殘酷、痛苦、搞笑、疏離……
不同時間不同心態閱讀某篇故事有著不同的感受。 坦白說,第一次讀完《提姆‧波頓悲慘故事集:牡蠣男孩憂鬱之死》(書名好長,騙字數真開心)只想到:哎呀,這心得我要怎麼寫啊? 好想耍笨直接寫個「不錯看,真瘋狂。」六字蓋章交卷了事。
第二次再翻開,認真地將幾個有感應的插圖與詩篇寫成筆記,剛開始還ok,覺得作者就是拿人生悲歡喜惡輕巧地嘲諷一番,譬如<James/詹姆斯>- 總會有這種不看氣氛行事的人;又或是<Stain Boy/汙漬小子>,我不清楚原設定之真正含義,但這篇一直讓我想到「人生啊~」與「莫非定理」…… 至於被父親一口吞下以助雄風的牡蠣男孩,現實生活多少新聞報導提到被雙親遺棄、虐待的孩童,別說從來沒聽過。
圖畫具備相當殘酷的意象,作者補上的詩詞將之轉化為荒謬可笑,兩相交融產生的效果應該才是本書真正的味道;不過有時候是圖案很俏皮,反倒詩句變得十分悲慘。 我想,大多數的人閱讀方式應該會是先看圖畫,接著閱讀內文,然後再跟圖相比較,單看圖與讀完詩後看圖,兩者偶爾會出現相異感受。 以<The Boy with Nails in His Eyes/眼中釘男孩>為例,圖畫媲美恐怖片宣傳封面,血腥殘忍,但詩中提到擺設耶誕節種種,回頭看圖又覺得心頭微微發疼。
等到我第三次閱讀這繪本時,覺得之前的我都想太多了,雖然書中列舉種種『不幸』情況,大多都沒有提到悲劇的原因,我想像著提姆波頓雙手一攤說道:「事實就是這樣。」
身上帶有劇毒或長相怪異又如何? 人生本就荒謬到不行,越思考越痛苦,不如學學末頁的牡蠣男孩,乾脆阿Q地當成萬聖節裝扮開心出門去!!
* 因為黑暗已經成為我們的一部份了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