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煤氣燈下.jpg 

片名:《煤氣燈下》 Gaslight

導演:George Cukor

原作︰《Gas Light BY Patrick Hamilton

演員:Charles BoyerIngrid BergmanJoseph CottenAngela Lansbury

年份︰1944

 

 

先來段無雷簡介— 父母雙亡的Paula與阿姨相依為命,沒想到某個深夜阿姨遭人謀殺,兇手一直沒找到,當時尚年幼的Paula便被安排送到義大利居住。 Paula長大後與在義大利相識的Gregory成親,遂一同搬回倫敦舊宅(即當年命案現場),原本期待接下來的新生活將幫助她消除噩夢般的凶殺記憶,不料住在舊宅越久,周遭眾人接連不斷指出她記憶有誤,更不曾聽聞她聲稱的夜半腳步聲…… 於是Paula也越來越不確定自己的想法,難道真如丈夫所說的精神錯亂?

 

 

 

頗精采的心理懸疑劇。 電影2/3只見女主角Paula不斷在外人證詞與記憶之間遊走,剛開始的猶豫反駁,漸漸演變成半信半疑,旁人對待Paula眼神亦轉為或輕蔑或憐憫。 後1/3某人開始根據細微線索慢慢挖掘出真相,推理解釋過程看得暢快,那場與真兇面對面的情緒轉折段落更是張力十足。

 

 

 

只不過,我覺得1944年版劇情有點太快出手,太早讓觀眾知道或猜測到真凶是誰,減少許多解謎樂趣。 雖說後半段真兇舉止確實不難推測,明知道惡人真面目的情況下,旁觀故事如何發展也是種趣味,可是,有幾處情緒表現實在過於明顯刻意,如果再收一下對整部戲的效果會更好。

 

 

 

若要講的更深入,實在很難不提到真兇(老實說,網路上的電影簡介也爆得差不多了),以下提及關鍵情節。

 

 

煤氣燈下 Ingrid Bergman.jpg  

 

前面提到覺得太早出手的問題,其實是指Paula發現真兇信件的那幕,Gregory反應過度激動。 一直表現多情又紳士的他,突然轉為一臉兇惡,還一把搶走那封信,說沒有鬼絕對沒有任何觀眾會相信。 後來我上網查了資料,發現原來的版本(應指舞台劇)並沒有安排Gregory衝動回應,我覺得這樣編排比較恰當,至少觀眾或許會認為這個丈夫有點小心眼,太過保護美麗妻子,並不會聯想到他其實別有所圖。 如此一來,最後Brian將疑點一個個解開時,才更有真相大白的戲劇效果。 電影版本很明顯在這封信出現轉折,我真的覺得太早秀出底牌了。

 

 

 

但這部戲整體仍舊相當吸引人,最精彩之處便是旁觀Gregory如何精心設計,一步步慢慢將Paula逼瘋的過程。 從剛開始以玩笑話暗示她常忘東忘西,接著刻意安排幾次重要物品遺失,並以她情緒不穩定為藉口,建議她在家安養,不讓其有機會與外界接觸,加上他故意引起家中佣人對女主人Paula誤解,終於成功將她整個人孤立起來,求助無門。 雖然Paula很可憐,但也不得不稱讚Gregory整套心理詭計設計得相當高超,當女主角尚未完全情緒崩潰時,他還懂得利用糖與鞭子的手法,先以溫情關心感化她,接著卻指出她精神問題令其受挫,然後又以言語撫慰之…… Paula便在這一連串甜蜜、痛苦不斷交錯攻擊下,內心被到失去自我判斷,逐漸成為Gregory構想中的崩壞狀態。

 

 

 

另外還有一處發展令人印象深刻。 事情釐清後,Paula要求與丈夫獨處,老實說,看到那段我有點擔憂,畢竟Gregory在她身上加諸這麼多層心理掌控,應該仍具備有一定的影響力,說不定她真的會放過丈夫一馬。 可我沒想到,Paula竟沿用Gregory過去指控她錯亂的言論,反將他一軍,尤其才眼看她被精神凌虐近2/3電影長度,那段暴怒渲洩看來實在相當痛快啊~~~

 

 

 

要如何成功地逼瘋一個人,本戲給了個絕佳例證。 這場心理騙局實在縝密,卻也非常非常駭人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rol卡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