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名:《小婦人》 Little Women
導演:Mervyn LeRoy 編劇:Andrew Solt…etc
原著:《小婦人》 BY Louisa May Alcott
演員:June Allyson、Janet Leigh、Margaret O’Brien、Elizabeth Taylor
年份:1949
這篇感想提到不少原著小說的相關想法,還沒看過《小婦人》以及之後系列作品的朋友,或許可以跳過本文。
先提一些個人不理性發言: 小說讀過好幾次,也看過94年Winona Ryder扮演Jo的版本,老實說,每次進入小婦人的世界,我都忍不住為Jo感傷。 這麼爽朗有才氣的角色,卻因為個性直率衝動,人生走的跌跌撞撞。 雖說最終仍有美好歸屬,可同部作品又出現另一位明顯對照組,還是自己的妹妹Amy,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Jo原本可擁有的一切- 歐洲遊學、愛情伴侶、生活無憂... 當然,生命本非十全十美,Jo後期的生活事實上亦十分幸福美滿,只不過總覺得這部小說實在太偏愛Amy了。 就算歸咎Jo脾氣誤事,可Amy的任性嬌嬌女也好不到哪去,最後竟能成為人生的大勝組,未免也太甜了。
據說Jo為原作者自身投射,小說中蠻多地方很容易引發聯想,我尤其對於Jo和Amy步入中年後的描寫印象深刻。 雖然Jo開辦學校,有許多愛戴她的可愛學生,但劇情偶爾還是會出現Jo與Amy的比較,譬如中年的Jo發胖許多,而Amy則和年輕時沒啥兩樣,且一直掛著幸福無憂的笑容… 並非強調明顯比較,大多偶爾帶過,但就是這些輕描淡寫跑出來的點,反而讓人感到一絲絲刺痛。 我覺得作者很愛Jo這個角色,但,刻劃這個角色當下,應該也有很多苦澀滋味(或許也反映了自己現實狀態使然?)。
《小婦人》系列涵蓋許多想法,我本身對於Jo和Laurie相關描寫感觸比較深,這對”冤家”的發展與結尾安排有別於一般青梅竹馬,中間夾雜許多長大成人的酸澀無奈,關於這條線的詮釋,1949年的《小婦人》改編版本表現的相當精彩,相較於1994年走調版本,本片完全抓住我的心。 事實上,我對於小說中Jo和Laurie的感情解讀和電影編排感覺差不多,我相信兩人之間確實有著淡淡男女情愫,只不過Laurie告白當下,Jo恰好碰上姊姊Meg與John相戀,她最愛的家庭成員可能因為Meg結婚而變的不完整,既然男女相戀結果等於帶走家人,那她寧可不要談戀愛,只要全家人永遠再一起就好。 由於Jo還沒準備好面對男女之情,Laurie又衝的太快,才會造成當下雙方無法相守,於是別離。
電影演到Laurie私下告知Jo自己與Amy的婚約,兩人的對話內容完美表達了「已經回不去了」的苦澀感,我很訝異劇情安排Jo說出:「如果你再等一陣子就好了。」這句話。 如果沒記錯的話,原著並沒有這段,但很可能是Jo在小說中沒有機會道出的真實心聲。 而本片編劇也聰明地不在此大作文章,直接讓Jo繼續述說:「已經回不去那段時光,因為我們已經長大了(man and woman)。」 當時的puppy love已不適合現在的他們,就算真的有什麼,也都過去了。 我覺得是很漂亮的收尾,餘韻很棒。
然後,反正這篇已經越寫越長,那就順便補充記錄一下我不愛1994年版本的原因。 最大問題就在Laurie處理感情方面,如果劇情發展屬實,Laurie跟Amy結婚只不過想擁有大量家族成員的熱鬧家庭,說的更難聽點,他娶誰都可以,只要能成為March Family一份子。 電影當然沒演的這麼白,但Laurie追求Amy的過程實在輕浮得可以,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擇手段非得跟March家族扯上關係不可。 = =
又,雖然沒有很推,可94年版是Winona Ryder扮演Jo;Christian Bale詮釋Laurie,後者的青春洋溢和現在的陰暗深沉演風完全不同啊啊啊~~~ 粉絲可以找來觀賞,很有趣的改變。
至於這次看的1949年版本,我本來先注意到Janet Leigh(扮演Meg,後來《驚魂記/Psycho》的女主角),以及Elizabeth Taylor(她來演Amy真適合,那種裝模作樣的感覺很對味),最後卻被扮演Jo的June Allyson深深吸引。 我覺得她不會刻意裝粗魯來詮釋Jo這個角色(Winona Ryder的演法卻有點這方面的傾向),譬如戲中Jo跟男子初次見面都是主動握手,談話態度落落大方… 應該說June Allyson靠著坦率態度來表現Jo的男孩子氣,聲線更是帶著響亮爽朗感,所以整體效果不會那麼粗野無文,反而英氣盡現,很有魅力的演出。
主角到位,劇本改編也蠻忠於原著,衍生想法處理得不錯,如果要看《小婦人》影像版,我推薦這部1949年的版本,完整傳達小說後半段所散發的人生無奈與感傷。
留言列表